English

污水处理厂建设不能再拖后腿

——关于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思考(三)
2001-04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林志峰 我有话说

据监测分析,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401亿立方米污废水中,有51%来源于城市,地表水水体的污染也主要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排放的污废水。因此,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为改善我国水环境的重要条件。

但是,目前全国已建成运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只有400余座,日处理能力2534万立方米。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字,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只有25%。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了流经城市或城市下游的河流,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,全国64%的城市河段为4类或5类水质。

近几年,为了有效防治水污染,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受到重视,很多城市将污水处理厂建设纳入了市政基础建设。但是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水污染防治的需要,在全国重点水污染治理工程“三河三湖”的治理规划中,到2000年底共需建设28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,但是到目前为止,已建成运行的仅55座。有专家作过分析,即使把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全部关闭,城市污水不做处理,三河三湖水质也不能变清。

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的首要原因是资金短缺。我们是在经济还欠发达,人均GDP不到800美元的情况下开始投资进行环境保护建设,而国外一般是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环境治理。在百业待兴,方方面面都需要钱的情况下,投巨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,确实需要政府领导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。第二个原因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不畅,运营管理没有进入市场化。建污水处理厂需要政府投资,建成运行后运转费用还要政府负担,政府不敢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,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被一拖再拖。有关人士指出,如果让污水处理厂和管理运营实行市场化,就可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,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。

在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,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,影响了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。最严重的有两点:一是缺少全面规划,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网建设不配套,污水进不了建好的处理厂,污水处理能力白白浪费。云南省昆明市投资4.2亿元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,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60%。但是因为排污管网至今未建成,进入处理厂的雨水、污水未分流,所以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只有30%。二是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不适当,不符合我国城市污水的“国情”。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技术,绝大多数是照搬国外的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,这种处理方法对付单一的污染物效果较好。但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,水体属复合型污染,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效果就不是很好,对降低COD有明显效果,在去除总磷总氮等污染物方面效果就差了。滇池的4个污水处理厂,处理后出水中磷和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每升0.45千克和7.18千克,是5类水浓度标准的2.25倍和1.2倍,比目前滇池外海的浓度还高,属劣5类指标,怎么能减轻湖水污染负担呢?另外,国外的处理工艺属耗氧型的,电能的消耗较高。我国能源紧缺,更需要节能型的污水处理工艺。

根据建设部的预测,到2005年我国城市入管网的污水处理率应达到47%,2015年达到70%,这样大规模地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,表明了国家和各级政府治理城市污水的决心。但是要实现这个计划,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还需要正确的技术指导,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在质量上达到要求。综合考虑我国现有技术和经济的承受能力,专家认为应首先建设一批投资省、占地小、效能高、运行管理便捷和运行成本低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,推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健康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